护士妈妈进课堂 家园共育共成长
——中三班家长助教活动
在户外混龄角色游戏的丛林探险中小朋友会碰到伤员中弹受伤,脚扭伤的问题,他们便装扮成小医生的模样,开始医治起来,为了丰富小朋友们的医护知识,我们特别邀请高一航的妈妈来参加本次家长助教活动,高一航的妈妈是一名医护人员,为中三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前,护士妈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活动中医生妈妈借助PPT和实物,带领孩子们认识医院、认识常用医疗器具;给孩子们介绍了常见的传染病和预防的方法,最后又一起学习了七步洗手法。
护士妈妈特有的感染力让孩子们都沉浸其中,孩子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并纷纷体验有趣的医疗器械,乐在其中。
护士妈妈带领孩子们逐步认识了解医院的标志、人员、医院车辆和急救电话等基本知识。中国医院的十字形标志,由带着白边的4颗红心围绕着白十字组成。其寓意为:在医疗机构表示以病人为中心。小朋友们都超级厉害,全部答对,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医院,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具体工作吧~
活动中,护士妈妈从护士的职业服装导入,向孩子们介绍了护士这一职业的工作特点,并介绍医生和护士工作性质的不同。孩子们了解到医生主要是看病、确诊病症、制定治疗方法;护士主要是护理病人,输液、给病人测体温、量血压等各种检查记录等。
护士妈妈拿出常用的医疗用品:听诊器、压舌板、温度计、针筒,并向孩子们介绍它们的作用。听诊器用于收集和放大从我们的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发出的声音;压舌板是检查咽喉部的基本器具,在检查口咽部的时候,用压舌板压住舌头的二分之一,以此更清楚地观察咽部的黏膜;温度计可以测量人体温度,诊断身体有无发烧等情况;针筒有大有小,它们的作用大不同,50毫升大针筒是用来静推的20毫升的是用来配药的2.5和5毫升是用来打针的,1毫升是用来做皮试的。
听着高一航妈妈的讲述,小朋友们了解到原来医生和护士的本领这么大,不仅可以帮助小朋友们治疗疾病,还能教大家变得更干净。
接下来,护士妈妈用PPT的形式围绕“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症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堂生动有趣的健康活动不仅提高了小朋友们的卫生安全意识,还引导小朋友们了解了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
病从口入,远离病毒细菌,预防最重要。护士妈妈通过有趣的“七步洗手法”儿歌,提醒小朋友们要正确洗手,手指、手心、手背、指甲、手腕每一处都不能放过,做一个干净卫生的好宝宝!
不一样的老师,“童”样精彩!别样的身份,不同的感受,不一样的收获。本次家长进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了家长的教育资源,不仅丰富了小朋友们的生活经验,也让小朋友们领悟到医护职业的重要和辛苦,小朋友们在实践中理解工作、懂得分享、学会合作。通过家长助教活动,我们拉近了家园之间的距离,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供稿:薛琴
摄影:薛琴
审核: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