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宝蓓】叮!春季肠道传染性疾病预防指南请查收!
春季回暖,正值各种疾病高发期,儿童腹泻、腹痛等肠胃问题也频发。肠胃问题对于成人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功能的调节而自愈,但对于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的儿童来说,想要自愈就有点困难了。现将几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做好预防措施,科学防范,一起守护孩子健康。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是指大肠和小肠,是人体消化道的一部分。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病原体所污染,那么这些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经过口腔进入肠道,这些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毒素,破坏肠粘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中排出病原体,病原体将再次污染他人,这样的传染病就是肠道传染病。
二、常见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以及食物中毒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相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诺如病毒等。
三、常见肠道传染疾病有哪些症状?
1.腹痛
腹痛患者会明显感觉到上腹或肚脐周围有阵发性加重或持续性的疼痛,也有少部分人会出现剧烈疼痛感。
2.腹泻
腹泻是急性肠胃炎患者的典型症状,粪便多为糊状或黄色水样,带有泡沫或少量粘液。
3.恶心呕吐
一般急性肠胃炎患者会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呕吐物略带血的情况。
4.其他
有些患者会出现发热、全身不适、过敏等症状,严重还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
三、肠道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
1.经水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霍乱、伤寒、菌痢被称为三大水媒病。
2.食物传播: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4.昆虫传播: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四、肠道传染病预防指南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面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3.食品成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
4.最好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
5.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
6.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
7.注意饮食节制,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不喝太多冷饮;适当多选择清淡的食物。
8.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同时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五、幼儿园的建议
春季肠道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家长朋友们,做到不瞒报、不误报,如果家庭成员有肠胃不适也要及时告知班级教师,做好管控,防止交叉感染,幼儿是易感人群,请家长们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大家共同为孩子们保驾护航。
撰稿:武艳影
审核:戴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