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园直通>健康宝蓓>详细内容

自主进餐 智慧共研
—— 南京江北新区小红花幼儿园保育教师关于幼儿自主进餐教研研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6 18:00:01 浏览次数:9 【字体:

  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自主进餐”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自我管理、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途径。小红花幼儿园保健老师、食堂人员联合各年级组保育老师开展“自主进餐”专题教研,主要针对幼儿自主进餐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研讨。

086e42abfe754dcb8385d87b2b569f95.Png

  活动中,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各年龄段实际情况,梳理自主进餐时幼儿如何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及就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针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进餐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问题和教育契机,并针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等方面积极讨论,提出各种解决策略。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的支持性,发挥自主进餐的教育价值。

db3d0bd5827042cea1e07b966ccef210.Png

  小班保育老师提出在自主取餐初期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发现个别幼儿使用餐具较为困难,尤其使用勺子和夹子;等待取餐的秩序需要维持,取餐时常常有洒饭现象,班级老师需要持续关注幼儿情况;进餐速度较慢,有挑食现象等问题。提出以上问题后,现场老师交流,寻找解决办法,如:增加地面标识,引导幼儿间隔安全距离有序排队;区域活动中增设“使用勺子、夹子”游戏 ,锻炼手部动作发展等。

  中班保育老师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介绍了引导幼儿正确取餐的有效做法,提出了餐前定位指导,做好宣教。餐中用定量的餐具打餐。餐后组织有序的活动。但实践中发现,自主取汤对幼儿有一定困难,主要来自于对安全的考虑。经过不断尝试,目前已找到适合幼儿自主取汤的方式。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劳动意识,且动手能力较强,能自主熟练取餐,充分在取餐前、中、后发挥值日生作用,实现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但是依然有些幼儿存在挑食的问题,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会打很多,不喜欢的食物就不打。因此,大班的老师给予的解决方法是做好餐前宣教,创设一个舒适的用餐环境,注重规则的培养。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例如让幼儿自主找绘本讲故事,了解挑食的危害并改正错误行为。餐后更多的是自我服务,如整理桌面,清扫地面等,这也是幼小衔接的一方面,学会自主分组,合理安排自己事情。

d4ea6615b61d40ed8fdaaebbe157095d.Png

  戴园长对本次研讨活动做出了总结与点评,接着结合小、中、大班进餐常见问题及问题解决策略、进餐好习惯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进餐好习惯等方面进行的专题培训。培训中特别强调:

  1.营造环境:活动前,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规则、创设用餐环境,在幼儿设计的环境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用餐。

  2.激发兴趣:活动中,教师大胆放手,相信孩子,让幼儿自主进行进餐活动,不随意干预。

  3.多元评价:活动后,教师通过多种评价形式,强化幼儿的自主行为,提高自主进餐的活动质量。 

  通过交流研讨、策略梳理、总结培训等多形式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每位保育员收获满满,更是在原有基础上助推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在开展自主进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都在用行动实践这句教育名言。为幼儿提供可自主操作的餐具,相信、支持幼儿,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力,放手让幼儿在自主进餐的进程中,自己去体验、尝试并自己解决问题,自主取餐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我们将继续深研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

供稿:胡冬梅

审核:戴如霞

摄影:王昕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