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园直通>育儿之窗>详细内容

春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3 20:24:22 浏览次数: 【字体:


春季常见的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一些疾病也随之而来,主要是一些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学校园是密集的活动场所,幼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所以要预防下面几种常见春季传染病的发生。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临床表现潜伏期短,一般为24小时左右。最长不超过3天。实验室误接种眼内,可于18~36小时内从该眼分离出病毒。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大多起病较急,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包括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
3、水痘
水痘是-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及青少年,在幼)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热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预防措施:勤洗手,饮食用品要做好消毒(比如奶瓶奶嘴),另外不要带孩子到流通人口多,通风性差的公共环境防止被传染。
5、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6、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容易被感染,所以,在公共场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主要症状: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

7、主要症状:患者初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发热3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首先起于耳后、发不处,主要是斑丘疹,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

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般有这些办法

1.适时增减衣服: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古训,初春乍暖时,不要急于给孩子减衣,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
2.注意卫生:要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使室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要勤晒被褥和换衣裳。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合理膳食:日常膳食中,除吃适量鱼、肉、鸡、蛋外,应多吃些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婴幼必要时要吃点鱼肝油和钙片。
6.充足睡眠:春天易发生"春困",保证小儿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又可增强免疫力。
7.加强室外活动:春和日丽,万物生发,让孩子到室外活动,能得到日光照射,吸进新鲜空气增强造血及免疫功能。
8.计划免疫:要按计划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小孩子常见传染病。
9.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10.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