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中国学生营养日
2022年5月20日是是第33个“5.20”中国学生营养日。“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的主题为:“知营养 会运动 防肥胖 促健康”与成年人相比,中小学生尤其是托幼机构的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较快,对能量和营养的需要量相对较高,儿童时期营养状况会影响人一生的健康。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您家孩子的营养是否也跟上了?日常饮食是否吃对了呢
当前,孩子面临的营养问题主要包括超重肥胖、多种营养不良现象、高血压、糖尿病低龄化等。
肥胖
肥胖不仅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将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等疾病。此外,肥胖还会影响儿童青春期发育,危害呼吸系统及骨骼,对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并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癌症等。
避免肥胖,孩子的饮食要具有多样性,并以谷类为主。做到每天吃水果蔬菜,常吃奶类、豆类及豆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等,烹饪时可以把煎、炒、炸等烹调方法改成蒸、煮、炖和凉拌。此外,家长可每周为其测量一次体重,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消瘦、生长迟缓和低体重。除了遗传、疾病等因素,儿童营养不良大多是由于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所致,比如不爱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蛋类、奶制品等。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均衡饮食的好处以及挑食的害处,并保证孩子每天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比如蛋类、奶制品、豆制品、肉类、鱼类等。在烹调这些食物时,可以搭配孩子喜欢的食物或调料,装进漂亮的餐具里,切小一点,方便食用。
微量元素缺乏
在学龄前的儿童中,缺铁性贫血症状也较为常见。长期铁质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等,都有可能造成缺铁性贫血。儿童生长发育快,需要更多营养,若不重视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烦躁等。
预防缺铁性贫血应注意合理饮食。补铁主要依靠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比如红肉、动物肝脏。同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青椒、鲜枣、猕猴桃、柑橘等。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饮食习惯可尽可能的避免上述疾病的发生,从而使孩子们身体健康地生长、发育。那么生活中,孩子们除了注意合理膳食外,还应该注意适量的运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户外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大大减少了幼儿的约束力,同时对幼儿有重要意义。
1、户外活动有利于孩子亲近阳光和空气,走近大自然:户外活动是以阳光和新鲜空气为伴,以个体或群体的方式,动用全身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与小朋友一起玩水玩沙、玩球等,既满足了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又增加了他们与大自然的亲近感。
2、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儿童抵抗能力:研究表明,经常在户外活动的儿童,身体结实,不怕风寒,一年四季很少生病。
3、夏天怕热着、冬天怕冻着的孩子身体反而娇嫩,对季节的交替变化不能适应,容易伤风感冒。人的健康标志之一就是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能否适应。而在决定适应能力的因素中,皮肤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皮肤内有无数感受外来剌激的神经末梢,它对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剌激最先发生反应,具体表现在对体温的调节上。
4、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利用日光等自然条件的剌激来提高对体温调节的能力,以增进体格的健康。
5、经常在户外锻炼的孩子,受到寒冷的刺激,体温下降幅度小,恢复的速度快。反之,缺乏户外锻炼的孩子,体温下降的幅度大,恢复的速度也比较慢。随着寒冷的刺激,全身代谢加强,内脏器官内血液的供应量增加,内脏器官也得到了锻炼。所以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孩子的抵抗力要比其他的孩子强。
6、户外活动能满足孩子好动与探究的本性:在户外活动中,孩子所受到的制约大大减少,他们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因此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7、户外活动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户外活动对增强呼吸器官,加强心脏活动能力,改善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机能,促进生长发育也都有好处。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想让小朋友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需要父母通过科学地引导和反复地练习,才能产生与他的年龄段相符合的行为模式。它包括作息、饮食、卫生、生活自理能力等很多方面。它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从小开始,从细节抓起。
1、饮食习惯
(1)可以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下,正确地使用餐具进餐。
(2)就餐时可以保持安静,并且不四处张望。
(3)进食全面,不偏食挑食,不浪费粮食。
(4)知道根据自己的需求饮水。
2、睡眠习惯
(1)早睡早起,作息有常。
(2)睡前排尽大小便,避免起夜,从而保证睡眠质量。
(3)会尽量仰卧或右侧睡,以免压迫心脏。
3、自理能力
(1)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2)学会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文具等,各类物品分类存放。
(3)可以不依赖大人,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洗脸等,有条不紊地完成上述活动。
(4)可以进行一些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等,这是他这个年龄段完全可以胜任的。
编辑:小红花幼儿园保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