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诺如” 筑防线 护成长
——小红花幼儿园开展诺如病毒防控知识专题培训
秋冬季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多发期。为进一步提高保育教师对诺如病毒等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强化疫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幼儿身体健康,维护幼儿园稳定,2022年10月20日小红花幼儿园开展了诺如病毒防控相关知识专题培训。
保健老师庞小梅对“什么是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主要特点”、“诺如病毒传播途径”、“诺如病毒呕吐物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解。针对诺如病毒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庞老师督促保育教师要教育幼儿注意日常饮食卫生,以免“病从口入”,不吃不洁净的食物;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从根源上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
在培训中,保健老师先以生动的诺如病毒应急演练视频使保育老师熟知突发事件的处理步骤:
1.幼儿出现喷射性呕吐,先嘱主班教师疏散其他幼儿至备用教室或户外,开窗通风。
2.配班老师第一时间给保健老师打电话,并通知园领导,做好层层上报工作。
3.保健老师做好防护照顾幼儿,并对班级进行科学消毒。
同时,保健老师细致地为大家介绍呕吐包的适用范围及物品清单,并演示如何正确、规范使用“呕吐包”。通过边操作边讲解的练兵形式,进一步加深了保育老师们在碰到幼儿呕吐状况下,正确应对的操作方法,做到有效切断病毒的感染途径,更好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过程中老师们不仅认真的倾听,更是对班级幼儿发生呕吐现象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有效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步骤进行了交谈。
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加强了保育教师对于诺如病毒的认识,提高了他们对于突发或疑似诺如病毒幼儿的处置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科学有序地做好防控工作,小红花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将共同努力,积极防控,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诺如病毒小知识
什么是诺如病毒?
秋冬季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其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飞沫、呕吐物、粪便的接触传播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传播,5岁以下的孩子是高发人群。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常见。
诺如病毒的防治方法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2.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喝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3.患病期间居家隔离
患者需根据病情居家或入院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有疑似症状的患者也应做好居家自我健康监测,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
4.做好日常的消杀工作
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在清理时应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5.调整心态,充分休息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一般病情轻微,持续时间短,预后良好。患者应充分休息,配合治疗,清淡饮食。
家长须知
1.请各位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勤洗手、勤剪指甲,上厕所后须清洁双手。
2.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请各位家长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场所,避免进食无安全保障的食物和饮用水。不要进食未熟食物,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
4.如确诊诺如病毒感染,需隔离观察治疗,观察治疗期间不得外出,直至症状消失72小时或凭医院出具相关证明后方可上课。
面对病毒,不惊慌、不盲目,用科学方法合理应对。病毒可防可控,但不可掉以轻心。此时正是病毒高发期,希望各位家长朋友能与我们携手,预防诺如病毒,从你我做起!
供稿:庞小梅
摄影:武艳影
审核:戴如霞